- 工具:安装`Web of Trust (WOT)`或`McAfee Safe Connect`,实时拦截恶意网站和钓鱼链接。
- 功能配置:在插件设置中开启“主动扫描”,允许后台自动分析网页代码中的可疑脚本(如加密挖矿、键盘记录)。
- 提示:部分插件需配合杀毒软件使用,首次安装后建议更新病毒库。
2. 过滤危险脚本与下载内容
- 操作:使用`ScriptSafe`插件,默认禁止所有第三方脚本执行,仅手动允许可信站点。
- 下载保护:通过`uBlock Origin`屏蔽非官方下载按钮,仅保留经过HTTPS验证的直链资源。
- 日志检查:定期查看插件拦截记录(如`chrome://extensions/`中点击详情),识别频繁攻击源。
3. 整合本地黑名单与规则
- 自定义规则:在`uBlock Origin`的“我的过滤器”中添加针对性规则,例如:
||badwebsite.com/* 直接屏蔽整个域名
||safesite.com/ads/* 仅阻止广告子目录
- 导入黑名单:从权威来源(如PhishTank、Spam404)获取恶意URL列表,通过插件订阅功能同步至本地。
- 注意:避免过度屏蔽导致正常功能失效,可设置白名单豁免特定站点。
4. 强化隐私数据防护
- 插件组合:
- `Privacy Badger`:阻止第三方跟踪器(如Facebook Pixel、Google Analytics)。
- `HTTPS Everywhere`:强制与网站建立加密连接,防止流量被劫持。
- 数据清理:安装`Click&Clean`插件,关闭网页后自动清除缓存、Cookie及输入表单记录。
- 权限管理:定期检查插件权限(`chrome://extensions/`),禁用不必要的敏感权限(如“读取浏览历史”)。
5. 应对新型攻击与漏洞修复
- 更新策略:开启插件自动更新功能,确保防御规则同步最新威胁(如Log4j漏洞利用)。
- 沙盒测试:使用`Chrome Sandbox`插件,将可疑操作隔离在虚拟环境中运行,避免影响主系统。
- 应急处理:若遭遇勒索软件或篡改,通过`Malwarebytes Anti-Malware`插件快速扫描并恢复文件。